首页 频道 > 汇会议 > 正文

高铁第一股京沪高铁上市 平安资管支持11年实现双赢

1月16日,被称为中国“高铁第一股”的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京沪高铁,601816.SH)上市交易,其中,平安资管作为险资支持实体经济的范例,居第二大股东之列。16日,京沪高铁以5.86元开盘,收于6.77元,涨幅达38.73%,成交额达91.71亿元,以首日收盘价计算,平安单日浮盈约92.61亿元。今日,京沪高铁以6.85元开盘后略有回落,至发稿,股价为6.68元。

据了解,早在2008年,平安资管即获批作为牵头人,组织7家保险机构为京沪高铁提供资金支持,在此期间,也收获现金分红3亿元,实现共赢。

伴随着政策导向,险资支持基建领域后,新兴产业、科创领域也在期待险资支持,平安资管表示,投资视野将进一步延伸,优化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同时,面临内外压力,尽力精确匹配负债端的到期给付要求,并推进长期资金形成,优化资本市场供给侧的投资工具结构,抑制资金频繁流入流出造成的市场波动。

63亿投资京沪高铁逾11年,平安资管投资基建谋双赢

近日,京沪高铁完成上交所上市,公告书显示,京沪高铁总股本428.21亿股,此次发行股数为62.8563亿股A 股,为多元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注入活力释放信号。

从股权结构来看,中国铁投为京沪高铁第一大股东,持213.06亿股有限售条件A股流通股,持股比例49.76%;平安资管持股48.9956亿股,占比9.98%。

据京沪高铁此前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及网上中签结果公告》来看,此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4.88元/股。1月16日,京沪高铁以5.86元开盘,收于6.77元,涨幅达38.73%,成交额达91.71亿元,以首日收盘价计算,京沪高铁市值增约928亿,平安资管单日浮盈92.61亿元。

据蓝鲸保险了解,平安投入资金支持京沪高铁,已逾11年,在平安看来,这是一项共赢的长期投资。

2007年,京沪高铁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开工建设,国务院部署了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筹措建设资金的总体思路,原保监会积极贯彻并推动合格保险机构市场化参与京沪高铁项目投资。

2008年6月,经原保监会审批,基于保险资金的特性和对中国科技的判断与信心,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牵头人和受托管理人,发起设立“平安--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组织国内7家保险机构投资160亿元于京沪高铁公司。其中,中国平安参与认购63亿元。

以股权形式投资京沪高铁,平安表示是意在发挥险资的规模优势和稳定性、持续性特点,向这条纵贯南北的铁路“大动脉”进行输血。而与此同时,平安也在运用保险资金投资京沪高铁,实现盈利。

京沪高铁于2011年建成开通,运营3年后实现盈利。2018年报数据显示,平安获得来自京沪高铁的现金分红3.05亿元。随着京沪高铁上市成为“高铁第一股”,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来自京沪高铁的分红会越来越多。

“京沪高铁公司上市将有助于实现铁路优质资产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经营,促进国铁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平安表示,“同时进一步规范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改善铁路资产盈利能力,实现中国铁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铁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与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稳定性高等独特优势天然匹配”,平安表示到,而除“平安--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外,中国平安还于2015年投资中国铁路发展基金145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国家批准的铁路建设项目,是保险资金股权投资铁路事业的又一典范。

另外,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资管还先后以债权投资计划形式参与投资赣铁集团、湖南铁投、贵州铁投等重大项目,累计金额超过280亿元,代表保险资金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中国高铁的建设和沿线地区的发展。

险资支持新兴产业受期待,临内外压力需优化投资工具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投资京沪高铁,最初契机是源于2006年,原保监会出台《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明确保险资金可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伴随经济与监管环境变化,市场对于险资的期待,也逐步凸显。近日,银保监会在《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即提出,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产业基金,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保险资金、符合条件的资产管理产品投资面向科技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

“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逐步出清过剩传统产能,发展现代制造业和创新技术”,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指出,“而保险资金凭借着资金规模大、投资久期长,对战略科技相对深刻的理解,从而实现对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支持。未来,平安资管等保险资管公司将投资视野由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公路、桥梁、不动产等行业向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的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延伸,优化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和长期稳定资金。

但不可忽视的是,面临经济中长期下行压力,险资仍存较大挑战。“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运用面临潜在的资产荒问题,同时伴随非典型风险的持续暴露,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投资难度”,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直言道。

如何解决?一方面应灵活采用各类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兼顾风险与收益平衡,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精确匹配负债端的到期给付要求;另一方面,应推进长期资金形成,优化资本市场供给侧的投资工具结构,抑制资金频繁流入流出造成的市场波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资管等资管公司也正面临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保险业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2018年以来,共有4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获准开业。“在保险资管行业,核心优势在于大类资产配置、长久期资金管理以及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中资保险资管机构的本土投资经验丰富,投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当前大资管背景下具备较强的差异竞争优势”。

“近年来外资加快融入中国金融市场,有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力争为外资机构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发行和投资环境,推动中国金融市场更为开放与国际化”,平安分析指出,对于外资保险资管公司来说,其优势在先进理念、团队激励、系统支持,但在文化、渠道方面也有一定局限,因此外资机构在未来还有一段深度融合的路要走。

但总体而言,随着外资持股比例的不断放开,对于完善市场体系,丰富市场选择,接轨国际竞争,促进我国保险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蓝鲸保险 石雨 shiyu@lanjinger.com)

标签: 京沪高铁

精彩推送